查看原文
其他

客流骤降、亏损关门,商场“自身难保”,餐饮何去何从?

程三月 职业餐饮网 2022-12-30


文 |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

从商场的“艰”与“辛”中,更折射出商场餐饮的“苦”与“难”。


疫情又一轮反扑,多地受到波及,千年古城西安还于前几日“封城”。

这两年来,零星反复的疫情成了最大的不确定, 其中,人员聚集、封闭型强的商场则成了“重灾区”。

原本熙熙攘攘的商场,突然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。客流骤降,不少商场营业人员都比顾客还多,很多商场也熬不住,亏损、关门,自身难保。

皮之不存毛将焉附?“寄生”于商场的餐饮处境更为不易。

为何商场客流下滑严重?疫情却不是唯一的锅。本文尝试剖析商场的视角来分析商场餐饮难做的深层次原因,与各位一起讨论。

疫情零星反扑,
“一夜之间商场一个人都没有了……”

“不扎堆、不聚餐、少出门”,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最常听到的号召。

而对于依赖高客流、享受人口红利的商场,人们居家和减少外出消费,给商场带来只有无尽的阵痛。

2021年疫情一直在零星反扑,广州、南京、郑州、杭州、西安等城市先后沦为疫情反复的旋涡中心,多个城市的购物中心客流下滑严重,客流降幅接近一半,甚至直接为0。

图/飞鸟与禾视频号截图

如在12月中旬,疫情突袭浙江,杭州各大商场客流骤降,就连平常最热闹的湖滨步行街,也鲜有人烟。

网友“强仔”在视频中写道,“似曾相识的疫情管控,我们的城市又病了。艰难熬过了2020,却可能倒在2021。原本热闹的商场,周六却门可罗雀。租金在递增,原材料在提价,员工工资在上涨,为了客流,降价促销成为常态。一边高成本,一边低毛利,似乎除了一句‘加油’已别无他法。疫情下的餐饮行业将何去何从?”

而在8月全国多地商场也受疫情反复客流下滑严重。据统计,疫情期间南京平均汇客指数降幅达到49%,客流减少近一半;郑州受洪灾和疫情双重影响,汇客指数降幅达57%;除此之外,当时的长沙和武汉购物中心汇客指数也分别下降43%和47%。

8月1日长沙空空荡荡的街头
图/@好摄梁山

不少商场停业配合疫情防控,而其中的餐饮商家则挨了“锤”,不仅没有收入,储备的大量食材也没办法消化,时间短,歇个三五天倒是没什么大事。如果时间长点,餐厅撑不住了,现金流跟不上,倒闭成为最后的选择。

疫情反复下,商场餐饮复苏之路屡次被打断,商场客流总体也很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。据汇客云数据显示,2021年国庆假期间,全国购物中心总客流7.86亿人次;场均日客流26766人次,相比2020年国庆下降8%,相比2019年国庆下降24%。

9个月新开273个商场,
“开业潮”与“关店潮”并存

一边是客流下滑严重,一边却是商场迎来“开业潮”。

去年受疫情严重影响,很多商场新项目筹备或延后或不能开业,随着疫情暂缓,去年的蓄力,在今年得到了爆发。

据联商网统计,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为273个(不含专业市场、家居商场、酒店及写字楼、纯商业街区,商业建筑面积≥2万方),同比去年上涨65%。新增商业建筑面积约2550.25万方,同比去年上涨87%。


这意味着,本来出门的人就越来就少,但商场的饱和度却越来越高,僧多粥少,严重分流,商场就不得不面对“关店潮”。

有的新开商场盲目开,开得太快,又开得太近,甚至一公里内开出两家,其中一些就因为自身的运营、管理不到位,难吸客,平时商场的服务员都比顾客多,老商户熬不住或搬迁或倒闭,新品牌一进去就是个死,慢慢沦为“鬼楼”,不得不关门大吉。

商场空置率居高不下,仅仅在12月份,就有不少商场就传来了倒闭的消息:

曾经占据石家庄时尚潮流C位、经营了14年的新天地商场闭店,退出历史舞台;

唐山勒泰中心也于前几日起闭店暂停营业,准备改头换面明年再来;

继广州王府井百货歇业后,陪伴了老街坊15年的摩登百货海购店也将闭店;

开了27年,曾是重庆时尚百货“顶流”的富安百货宣布下月底闭店……


连商场都倒闭了,那商场餐厅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。

而且,不仅是疫情期间,近些年,购物中心的数量都在“饱和式”激增,2017至2020年,中国购物中心数量由5300家增长至6900千家,预计2021年将达7500千家,厮杀惨烈。

“消费者时空抢夺战”中节节败退,
商场总流量下滑

而事实上,疫情虽然是商场当下客流下滑的“罪魁祸首”,越来越饱和的商场分流是“雪上加霜”,但更为本质的或许是商场的总流量在一直下滑。

购物中心原是消费者最大的线下消费场景,而在互联网时代,电商巨头和社交、娱乐APP在空间和时间上疯狂抢占大批年轻消费者:

在空间上,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三大电商寡头去年的成交总额突破12万亿,对线下购物形成巨大“挤出效应”。

在时间上,互联网巨头构筑线上全民级游戏、社交、娱乐,挤占大量消费时间,“Z世代”人均每月花费在视频娱乐上接近50个小时。

而据脸脸科技提供的全国购物中心客流数据显示,购物中心的消费主力是20岁至4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。一个典型的消费者月均光顾购物中心2.9次,单次光顾3.9家店,店内停留时长约18分钟,也就是说他们每个月逛商场才花3.3个小时!


在这场“消费者时空抢夺战”中,商场节节败退,服装、零售等业态受电商的影响,日子不好过纷纷撤租,商场招商难,这时餐饮就成了“接盘侠”。

餐饮从租金便宜的顶层频频“下楼”,成了商场保证其长期、持续客流的重要法宝。以往购物、餐饮、娱乐的7∶2∶1“黄金比例”已被打破,取而代之的是1∶1∶1联袂主演的消费模式,一些综合体的餐饮比重甚至达到50%以上,还不断涌现出一批纯餐饮综合体。

然而,餐饮“下楼”也就意味着餐饮老板们要承担更加高额的租金,租金只涨不跌,竞争对手还越来越多。以前50家餐厅争100个顾客,现在100家餐厅争50个顾客,不得不打价格战,这其中的苦只有餐饮老板自己知道。

商场老化、红利殆尽,
陷入“第二增长曲线焦虑”

每个业态都有生命周期,商场亦是如此。

商场渠道红利逐渐消失,早已进入存量时代,传统的商场更是陷入了“自身难保”的困境。

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去年的跨年演讲中说道:“2021年我们会看到很多让人恐怖的空壳式的购物中心,购物中心的拐点时刻到来了。”

“传统的商场、购物中心的主要格局是什么样呢?一楼黄金、化妆品,二楼少女服饰,三楼淑女服饰,四楼是男装,五楼是运动服饰,底层是超市。

如果购物中心是这样的格局,它们都会死,都会变得空空荡荡,不管有没有疫情。”

的确如此,商场正在面临一场巨大的洗牌和挑战:一方面大部分商场业态传统,无法适应新消费趋势;另一方面,国内商场数量已经趋于饱和,客流稀释严重。

商场餐饮也跟着受挫严重,据统计,商场中能够盈利的餐饮品牌仅为20%,剩下80%的铺位则常年“换主人”。

当人口红利见顶、消费风口更迭,大多数商场都面临着“第二曲线焦虑”。

但无论是老牌商场还是新开的购物中心也没有束手就擒,而是开始探索转型。

从不断融入“绿色、潮玩、VR、色彩”等元素进行升级的空间场景,到首店、概念店、旗舰店规格等级越来越多元的品牌店铺,再到覆盖全客群全场景的服务运营,文和友等项目走红让主题街也成为了吸客的一大利器,“室外场景室内化”也成了一大趋势。

职业餐饮网小结:

商场和商场餐饮一直都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,唇齿相依,休戚相关。

客流是商场的生命线,也是商场餐饮的生命线。疫情致命打击、市场饱和、被电商抢夺了顾客、红利褪尽自身老化,这四大祸因却让商场客流骤降。

在这四座大山下,商场客流下滑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,也成了商场餐饮不可言说的痛。

每个个体都在大环境下裹足前行,连商场都自身难保,那寄生于商场的餐饮怎一个“惨”字了得。

-END-
主编丨陈青
(未标注图片来源摄图网)

推荐阅
被疯狂吐槽“难吃还贵”,百亿规模的自热锅要“凉凉”?惊,餐饮行业首现“元宇宙”概念应用餐饮!
融资近3亿,又一“调味品”黑马!它为海底捞、小龙坎等15000+家餐企赋能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